下田國姓井的牌樓

 


在國姓井前的下田小女孩

    「國姓井」位於烈嶼下田村,相傳鄭成功初抵金門,於湖井頭附近登陸,入下田村,借民屋駐足,人員俱疲,卻苦無水源,因士兵乾渴,鄭成功遂以技劍一指,命士兵挖掘,果然挖出一口水井,後人稱之為「國姓井」。

提起「國姓爺」,皆知為鄭成功。1644年間清軍入關,明朝走向終結,反清復明活動在南方呈星火之勢。1645年正在閩台地區活動的鄭芝龍,扶持明代唐王朱聿鍵為帝,即“隆武皇帝”。隆武帝賜鄭森(鄭成功)姓“朱”名為“成功”,但人們習慣稱他“鄭成功”;因爲姓皇姓“朱”,所以又稱他為“國姓爺”。流亡廣西的另一支南明政權永曆皇帝,也對鄭成功寄予厚望,封他為“延平郡王”。這些封號,也是明末小朝廷的“恩賜”。

 1646 年(南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隆武政權滅亡。鄭成功拒絕清朝多方勸誘,繼續舉旗抗清。在進攻南京功敗垂成退回廈門後,鄭成功認為“附近無可措足,惟台灣一地離此不遠,暫取之,並可以連金、廈而撫諸島”。於是率領部隊登陸金門,爲前進台灣為根據地作準備,於是在今烈嶼湖井頭附近登陸。這口井就是相傳在當時,爲一解士兵們水源問題而挖掘。

  傳說國姓井中之泉水雖逢大旱也不涸竭,每逢端陽節午時,若飲此水能避免瘴疫。來此,感受一下當初的民族意識與雄心壯志吧。


國姓井後的序文


鄉村整建後,牌樓已經移至馬路的另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