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崗垃圾場遠眺南山頭的秀麗海岸景觀
基性岩脈垂直侵入花崗岩中

南山頭美麗的海灣
   

南山頭的玄武岩海岸景觀

青岐位居烈嶼西南部,為島上最大的傳統聚落,居民多從事農、漁業。由上岐國民小學的右前方,通過管制哨站即可到達海濱;從北側海岸方向看去,沙灘中有一花崗片麻岩體出露。往南行則是金門地區唯一的一段玄武岩海岸,全長約一公里。海岸線上呈現玄武岩美麗而富變化的地質景觀。茲分述如下:

   

風化的玄武岩

表面呈現黃色、紅色、褐色等不同的顏色,甚富色彩之美。玄武岩為黑綠色的岩石。當其風化時,岩石中的鐵釋出氧化而成三價鐵染色;且氧化鐵又隨含水量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


玄武岩呈現洋蔥狀的風化

玄武岩的洋蔥狀風化

顆粒與組成相當均一的玄武岩,受到熱脹冷縮或由於風化作用使岩石中的礦物發生水合作用產生膨脹,則岩石易形成同心圓狀層層剝落,即造成所謂的洋蔥狀風化,在此地海岸的岩壁上很容易觀察到。

玄武岩的氣孔與杏仁狀構造

岩漿噴出地表,岩漿中的氣體逃溢,冷卻後遂形成氣孔。氣孔若為次生碳酸鹽類等礦物所填塞,即為杏仁狀構造。

玄武岩的風化現象與礫灘的形成

岩漿噴出地表後,快速冷卻造成岩體的收縮,形成節理。風化作用很容易沿節理而快速的進行。由於濱海的緣故,受風化和海水侵蝕頗為激烈,且玄武岩下的沉積岩岩性軟弱,易受海水侵蝕淘空,玄武岩易崩塌。崩落的玄武岩塊在海灘堆積或形成礫灘。


玄武岩礫灘

生痕化石形成示意圖

生痕化石與地層

青岐海岸的中段,在玄武岩熔岩流之下為含黏土砂岩地層。於砂岩層中,出現為數不少的生痕化石。此地的生痕化石乃原來生活於潮間帶的生物,居住和攝食的殘留構造,隨岩石堆積而遺留下來的痕跡。由於砂質岩層其上方玄武岩熔岩因地表的風化、侵蝕,其地下水含鐵量高,於原生痕化石孔穴中,受到泥質沉積物的吸附,鐵質逐漸析出,遂造成褐鐵礦化的生痕化石。當上層熔岩侵蝕殆盡,生痕化石便 裸露出來。目前已知此地出露的生痕化石,主要有三屬,分別為: ophiomorpha sp., planolites sp. , thalassinoides sp. 。均為淺海、波浪擾動所及、高能量環境下的代表性生痕化石,而該處之生痕化石亦為金門地區所僅見。


砂岩層中的生痕化石


青岐玄武岩海岸,下層具柱狀節理

南山頭的柱狀玄武岩

沿青岐海岸南行,可到達最南端的南山頭,此地由柱狀玄武岩構成的峭壁,氣勢雄偉、極富景觀之美。玄武岩抵擋強烈的西南季風,護衛烈嶼的南方海岸,為絕佳之天然屏障。

 
玄武岩風化而崩解
 
     

●張國英  畫作
(可放大瀏覽)

●張國英  畫作
(可放大瀏覽)

●張國英  畫作
(可放大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