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馬騰先生作品

砲聲、讀書聲             林馬騰先生的影音介紹

 我寫:烈嶼的烽火歲月
  是一份難得的機緣,去年很榮幸地,應邀參與烈嶼鄉東坑社區發展協會,所舉辦的「社區總體營造」系列活動,擔任口述歷史單元工作。幾番的訪談,鄉賢耆老們反應熱烈,深受感動的我,萌生深入探索的念頭,冀盼能還原昔日老「任務隊」員們所歷經的滄桑史,留給世人一個緬懷、惕勵的空間;並以此書向昔日的老英雄,致上由衷的敬意。

  在金門最艱難困苦的三、四十年代,兵馬倥傯、烽火肆虐,參與任務的隊員顛沛坎坷,憊嘗艱辛;其所經歷事蹟,刻骨銘心,難以言述。倖免於戰禍的人,無不累積著揮不去、抹不掉的傷痕,這是一段血淚交織的辛酸史;我雖未親身參與,對他們所受的遭遇,卻是有的耳濡、有的目睹,好似親身經歷過。
真是「何幸生在這個時代!又何不幸生在這個時代!」

  時光飛逝,老任務隊員們年歲已大,談起往事雖都能歷歷如繪,記憶卻不免零零落落。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與個人思維而有所變化,若僅憑晚年的記憶與說辭,會有被誤導而繆於史實之慮。

  幾個月來,經過無數次的訪談經驗,加上相關資料的交互對比,發現常有回憶與事實不符之處,有時很難從中歸納出能讓人信服的結論;那是因為當時任務隊員生活的環境、所受的思想教育、接觸到的宣傳效應,加上很多政令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緣故。

  尤其在戰爭發生時,金門為軍民聯合作戰制,任務隊員配屬到各地的駐軍,委由村落指揮官全權負責指揮,也因各村落指揮官的領導統御、行事風格與個人好惡,導致各村的任務隊員有不同的際遇。

  回顧歷史,老任務隊員們有的「滿腹苦水」,有的「憤慨不平」,也有的是「感恩懷念」,處境迵異。

  老任務隊員在事隔四、五十年後,雖對當時情形仍可做片段式回憶,唯對時間與數據,不是忘卻就是莫衷一是,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昔日海峽兩岸都在威權統治之下,雙方對交戰經過與戰損數目,都在各自的意識形態與宣傳考量下,多半是各說各話,並出現浮誇戰績,為鼓舞士氣而報喜不報憂的現象,不實的宣傳資料充斥;此次書面資料若數據有多種說法,皆以金門縣志與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資料為主要參考依據,在考證上咸感不足。

  台海數次戰役距今不遠,當年參與人員半數以上都還健在,唯部分壯烈事蹟已漸被人淡忘,令人感慨不已。雖說「老兵不死」,卻已逐漸凋零,趁此機會喚起他們的回憶,發掘這歷史寶藏,讓這個寶庫永留人間。

  有鑑於東坑社區的「社區總體營造」口述歷史,所及的區域不夠廣泛,進一步拓展深究時,發現可資記載的事蹟可車載斗量,更發現烈嶼所承受的戰火是何其慘重,戰爭就像是烈嶼的宿命!

  「九三砲戰」時,共軍火砲對金門島群瘋狂射擊,砲火集中烈嶼、大二膽、古寧頭和水頭地區,未被射擊地區軍民,竟爬至樓上、屋頂或高地觀戰,殊不知戰火底下的烈嶼島子民卻正在掙扎呻吟。

  烈嶼因距廈門太近,形勢險要,若說金、馬是捍衛台澎安全的勇士,烈嶼就是勇士手上的盾牌,必須承受所有的箭矢,挨過無情的摧殘。

  想當年,任務隊員,攜一支步槍,帶八十發子彈,在家待命,只有義務沒有權力,只為「保命、保家、保鄉、衛國」的號召而戰;那服從命令、冒險犯難、奮勇爭先的精神,還有那吃穿自理、無怨無悔、犧牲奉獻的偉大情操,著實令人欽佩。

  戰爭之無情,金門人都是無辜的受害者,這是金門人的悲情史,更是大時代不幸的悲劇。今天我們不惜觸動傷痛,希望留下這段痛苦、悲慘不幸的歷史紀錄;殷盼兩岸的為政者,能體恤人民,勿輕啟戰火,讓歷史的錯誤與悲劇再次重演,更要喚醒後方的台灣同胞,瞭解金門人的犧牲奉獻、堅毅不屈的精神。

  今日不揣簡陋,把金門歷年來所經過的砲戰,鄉賢耆老們的一些親身經歷與感受載錄下來,謹將所獲之口述實錄,串連成一篇金門砲戰的回顧史,以拋磚引玉的方式,邀鄉親共緬共懷,希望大家能珍惜現在,珍惜這難得的福份。


林 馬 騰
二OO三、三、二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