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傑耀
羅真
林瑋質
洪萱瑩
陳文禕
江旻倩
丘小凡
陳慶典
王子豪
洪薏翔

第一次訪談與鄉長及志工合影
☉羅傑耀
我們今天要到烈嶼鄉文化館去了解以前小金門的歷史,因為我們原鄉踏查的主題是「烈嶼鄉文化館」。
一走進文化館,我就像開啟了多啦A夢的任意門,回到以前小金門古早的時後… …
我看到老舊黑白的照片,裡面有孩子天真可愛的笑容、勤勞的婦女們辛辛苦苦的在洗衣服,讓我很感動。文化館裡還有洗衣服的器具,它是用石頭做的堅硬外殼,還有凹凸不平的洗衣板,雖然現在有一點裂痕,卻保存的很好;現在人們都用洗衣機,雖然方便,卻要使用到電力。還有黑色的腳踏車,有著堅硬的後座,可以放很重的菜,更有強壯的骨架,載你到天涯海角。還有清末明初的衣服,看起來很美麗,因為有像星星一樣閃亮亮的亮片。除了這一些古早的物品之外,還有小金門歌仔戲的道具、衣服,有響亮的拔、鑼和低沉的鼓,閃亮的帽子、美麗的飾品、華麗的衣服,真讓老人懷念…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很久以前的器具。
終於可以開始訪問了,我拿起我的筆準備訪問,我訪問的是林馬騰先生,他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他還是來這裡當文化館的委員,大家都說他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努力幫忙文化館。文化館裡的物品都是以前祖先使用過的東西,因為現代的人都把以前的物品拿去丟了,所以清潔隊的人員就把這些拿來文化館展覽,有的是小金門可愛的鄉民提供的;照片則是透過徵選才放在這裡的,那些照片有的是黑白的,有的是彩色的,我還看到以前我們學校舊樣貌,我才知道我們學校以前竟然是長那樣,有的地方沒有變,有的地方根本就認不出來,真是奇妙!
國畫則是由呂玉環老師每一年來小金門教國畫,然後作品是老師和學生的畫作,上面還有我的作品呢!
文化館以前是舊鄉公所,經由大家的討論後,在九十五年六月十六日改成文化館,文化館還是金門第一個設立保留文化的館呢!文化館可以保存以前的文化,又可以辦活動,真是方便。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網頁比賽,也是第一次打報告,雖然有一點小緊張,不過還有很多次的訪問機會,以後我會更努力,更加油。

|

林水綠館長談建館沿革 |
|

洪松柏志工接受訪談 |
☉羅真
這次的原鄉踏查比賽,我們要去參訪文化館,認識我們的家鄉──小金門,以及認識小金門以前的民俗和文化,雖然這個比賽是我們第一次參加,但是大家都很努力,也以認真的精神參與及配合。
新烈嶼鄉公所落成搬遷之後,舊址成為閒置空間時,即向文建會爭取經費輔助及烈嶼鄉配合款運用,九十二年度獲得文建會輔助台幣一百萬元,九十三年度文建會輔助台幣三百六十萬元,九十四年度文建會輔助台幣兩百一十萬元,九十五年度文建會輔助台幣兩百萬元,鄉民配合款輔助兩百二十萬元,綜合經費共計一千五百七十萬元整,文化館的面積大約有三百三十餘坪,催生設置文化館歷時三年竣工,從九十二年開始規劃、開工,九十五年完工,九十五年六月十六日揭牌開館。
一走進文化館,時間好像倒著走,我們就像回到以前古早的小金門,裡面的東西都舊舊的、髒髒的,有的東西已經褪色了,有的東西都有裂縫,有的東西都還保存的很好,沒有一點的瑕疵。文化館的東西至少有五、六百件,食衣住行樣樣都有,包括有民俗文物、木偶戲台、衣飾、食器、床具、家具、農具、石器、戲服、戲班樂器、神龕…
…等等,就像一個大寶庫,把所有的寶物都存放進去了。
走到樓梯間,我看到了師生聯合畫展這幾個大字,再走到二樓,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老照片和老師及學生所畫的國畫。那些老照片,有的照片已經泛黃,有的照片是黑白的,有的破掉了,缺了一角,在照片中,我有看到我們的舊校長──林水綠校長,雖然他已經退休了,但是他退而不休,因為他現在是文化館的館長了,校長說他也是志工。在那裡,我還看到了好多好漂亮的國畫喔!更令我驚嘆的是,那竟然也有學生畫的吔!
經過這次的參訪「烈嶼鄉文化館」,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相信大家的收穫也不少吧!我覺得我學到最有意義的事是:磁鐵也可以產生電力,希望下次再去文化館的時候,會有更多、更美好的事務等著我去認識。

|

鄉長與館長解說老照片內容 |
☉林瑋質
今天我們到烈嶼鄉文化館去訪問志工與鄉長等人,雖然我在兩點多時才到,但是還是及時趕到了。
今天我們訪問了很多人,有鄉長、課長和館長,這裡來上班的人都是志工,鄉長告訴我們:「因為中央補助了870萬後就不再補助金費了。」;另外一個志工也說:「有130多間文化館都面臨相同的情形,但這130多間中有100間以上都因無經費而關閉,我們沒辦法,鄉公所也沒有很多錢,而且我們是為了讓大家了解烈嶼鄉的歷史,怎們能跟大家收錢呢?所以我們只好自己想辦法,努力維持下去。」
今天的訪問真好玩,雖然要把訪問的紀錄寫下來,但是大家都很用功喔!希望文化館在未來能多舉辦一些活動,讓鄉民可以快快樂樂的來參加活動,開開心心的聽小金門的歷史,更希望我們烈嶼鄉的文化能永遠保存。

|

社會課林課長等接受訪談
|
☉洪萱瑩
今天張瑞麟老師與洪清漳主任帶我們去文化館做訪談記錄,這可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啊!因為那裡有許許多多我們從沒見過的東西,例如:髮簪丶歌仔戲服丶傀儡戲偶丶農具丶專門載新娘回娘家的轎子丶新娘衣……
那些東西上面都有標示:借展、捐贈,不過大部分的人他們都只是借展,都不是捐贈的,但是那些東西上面一定會寫著禁止觸摸。沒想到我們的前校長並不是退休了,他竟然當上文化館的館長了!我們真是替他高興,聽館長說現在文化館的物品已經有五六百件了,不過館長說:「他們會繼續收集,也希望鄉民們多多幫忙。」文化館有很多東西,例如:食、衣、住、行、育、樂,食就是餐具,衣就是新娘裝、歌仔戲服,住就是床,行就是鞋子、轎子,育樂就是看歌仔戲、傀儡戲。文化館裡的東西很多,其中有幾樣東西讓我印象深刻,例如:髮簪、床、梳妝台、黑白照片、國畫和日常生活用品……
訪問完館長,主任叫我們試著去訪問遊客,問他們看完文化館的東西之後,有什麼感想或者是有什麼感覺,一開始的時候我好緊張,但是訪問完之後我才發現其實並沒有我想的那麼可怕,原來不是每個人都是那麼可怕,每一個讓我們訪過的人都說:「他們對這裡的印象很不錯,感覺也很好」。
多虧老師們有帶我們去參觀文化館,不然我也沒有機會看到這麼多東西,真是讓我受益良多啊!

|

鄉長蒞臨座談會指導 |
☉陳文禕
烈嶼鄉文化館是95年6月16建造的,而且是以前的舊鄉公所改建而成。
進到文化館,有一種很古老的感覺,感覺回到以前了,何況這是小金門獨一無二的文化館,文化館分為兩層樓,一樓擺了許多以前用過的衣裳、床、犁、水缸......來到了二樓,一上去就看到很多很古老的照片,還讓我看到以前卓環國小的樣子,果然跟現在得不同,本來的花圃現在變成了跳遠場,真的改變了很多喔!你知道我還看到了什麼嗎?我看到以前重大節日時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插國旗,代表喜慶、向心力,不光只是照片還有圖畫,那些畫大多是學生畫的和社會人士畫的;我們訪問的叔叔們都很了解許多以前的事情,而且工作人員也說了古時候的大便和尿是最寶貴的,因為可以做肥料喔!還有文化館辦過很多的活動,辦過國畫展覽與研習……
令我印像最深刻的是鐵炮,它是在西元1646-1664年明末清初青歧港海岸發現的,它長175公分,口徑15公分,發現者是林英生校長與洪景生先生,也是在文化館裡最古老的一樣物品。文化館真的保留了很多現在沒有的東西,希望來我們小金門的觀光客可以來到我們文化館這裡參觀,收穫真的很多,同時認識很多古時候的文物。
來到文化館,就好像回到阿公阿嬤的時代,我們訪問的工作人員,不論問了什麼事,他們一下子就回答了,想必他們都很喜歡這份工作,他們不斷的收集各種不一樣的古物,為我們的家鄉保存歷史,我也要好好努力,利用網頁將我們家鄉的文化告訴大家,讓大家知道小金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島。

|

與館內志工座談 |
☉江旻倩
我參加了原鄉踏查網頁比賽的活動,這次的主題是「烈嶼鄉文化館」,所以要去多多了解文化館的各種歷史。
我們一走進了文化館,就看到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古物,左手邊有一些生活上的用品,右手邊有許多歌仔戲的衣服,再走到二樓,有好多好多以前的舊照片,我們有看到林水綠校長小時候的照片,和中學時的舊照片,還有林金量鄉長結婚時的照片,聽說以前新郎要把新娘抱到四塊板凳上,聽說是為了捉弄新娘,真有趣!以前只要有些重大的節日,例如:過年、雙十國慶……一些比較重大的節日,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要插國旗,因為要慶祝國家的喜事喔!
文化館以前是舊鄉公所,後來以活化再利用造了文化館,因為以前祖先在用的東西,現在都用不到,所以就建造了文化館,特別要收藏以前的古物。文化館是九十五年六月十六日完工的,文化館擺設的物品有食、衣、住、行、育、樂各種類,共有五百件左右,文化館不只擺設物品,也會辦各種的活動,像有辦過:鐵騎環島、自然人文之美的活動,還有傀儡戲展......還有好多各種不同的活動喔!文化館裡最古老的古物是叫「明」,它是用鐵做的,長175cm,口徑15cm,這是林英生校長和一個洪景生先生所發現的喔!!而且是在我們青歧港海灣所發現的。
雖然小金門的文化館只有一小間,但是裡面卻有很多很多的古物,而且文化館也是工人們辛苦建造的,現在文化館也有越來越多人去參觀了,所以我們要把網頁做的一級棒,像我姐姐他們一樣做的很棒,王建民是台灣之光,我們就是卓環之光,好好的努力吧!!好好的加油吧!!

|

訪談服務台方雪蘭小姐 |
☉丘小凡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網頁比賽,主題是「烈嶼鄉文化館」,所以我們就前往文化館嘍!
一到了文化館,我就聞到了有古早時的味道,一看,哇!有許多令人讚嘆不已的展示品。我們拿著筆記本,爬上了樓梯,我就看到了許許多多古時候的舊照片,林水綠校長還跟我們說了很多他小時候難忘的童年,例如:他看到以前卓環國小在整修的相片,跟我們說以前哪裡事辦公廳,哪裡是幾年級的教室,雖然跟現在已經有大大不同的改變,但仍然在校長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另外更令我驚喜的是,我看見外婆的照片,如果不是從媽媽那裡轉述,我真不敢確定那是年輕時的外婆,聽說照片中的外婆當時才十八歲,現在的外婆已經快八十歲了,而且這張照片幾十年來一直不在外婆手裡,因為這當中經歷了八二三炮戰,當時外婆參加自衛隊,曾經用她那顆愛家鄉的心,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家園。
忽然間,我看到鄉長結婚時的相片,這時,剛好鄉長也來了,他幫我們介紹那時候的民情文化,他說,那時候他把新娘抱到四個高的板凳上,是要捉弄新娘,因為這是那時候的習俗,而且新娘要上車時,後面跟了好多伴娘,拜堂時,牆壁上掛著一個牛背上的犁,代表做事情的時候,要像牛一樣勤快、吃苦耐勞、孝敬公婆。
後來,我訪問了金瑞成貢糖店的老闆,問他說文化館裡頭最古老的展示品是什麼,他說是旁邊的大砲彈,是在明末清初
(1614~1664年)
,而且發現者還是現在我們學校的校長林英生校長,真不可思議呀!那個砲彈還要有好幾個人才抬得動呢!長度還比我高喔!
參觀了文化館後,讓我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烈嶼鄉的民俗文化,也讓我發現以前的人,他們經歷了八二三炮戰,刻苦耐勞的精神,還能讓我們後代子孫過如此安定的生活,所以我希望家鄉能保持現有的淳樸民風,自然生態不要遭破壞,讓我們後代子孫引以為傲,這就是我到文化館的心得,並期待烈嶼鄉真的是一個「美麗的寶島,人間的淨土。」

|

訪問訪客土銀經理
|
☉陳慶典
下午寫完功課以後,感覺特別的輕鬆,加上2點老師要帶我們到文化館去訪談,我到現在都還在興奮呢!真希望時間快點到來。
到了2點,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向文化館。到了文化館,「哇!」一進到文化館,就看到好多好多以前的一些物品,像是:轎子、犁,蒸籠......真的好多喔!我看得目瞪口呆。接著要到二樓,「哇!」二樓有好多好多以前卓環國小和前任校長的照片,不過,大部分是黑白的就對了。接下來,我們到一間會議室去,這時,鄉長說了幾句勉勵大家的話之後,終於輪到我們的訪談時間了!我們問的問題有:為什麼要建造文化館、文化館是何時建造的、以前的人把文物收藏起來,為什麼現在又要拿出來......好多好多問題喔!他們好厲害,每一個問題他們都能一五一十的回答出來,讓我們懂得文化館的重要性。
訪談完之後,老師要我們寫兩篇作文,一篇是「參加原鄉踏查網頁比賽的期許」,也就是將為什麼要參加原鄉踏查網比賽。另一篇是「文化館訪談記」,就是將今天到文化館訪談的結果寫下來。
這一次的原鄉踏查網頁比賽我們一定要得第一名,而且我知道,這一次最辛苦的是張瑞麟老師、洪瓏鳳老師和洪清漳主任,所以,我一定要加油!

|

訪問來館參觀的觀光客許小姐
|
☉王子豪
我參加了原鄉踏查網頁比賽,所以在今天下午,我們五年級和六年級的11位小組成員要到烈嶼鄉文化館去做第一次訪問。
一到了文化館,我就看見了好多以前用過的古老物品,比如:以前的人所穿的衣服、武器、轎子、腳踏車……各式各樣的東西都讓我大開眼界,因為那些物品實在都太古老了,感覺特別的新奇有趣。緊接著,我們小組成員與鄉長、館長還有志工們展開今天最重要的訪談任務。老師特別交待我們要仔仔細細的聆聽志工們所講的話,然後詳細的紀錄下來。
鄉長一字一句的告訴我們:「烈嶼鄉文化館是民國95年6月16號開館的,這裡的物品大概有500多件,剛才小朋友看到的那些器具,都是鄉親民眾所提供的,有些是民眾丟棄不要的東西,我們把它檢起來放在這裡來展示,做這種事的意義,就是為了讓現代的人看到了這東西,就可以了解過去以前祖先們生活的情形,而且這些文物對使用過的人有感情,對於沒有用過的人則有感染的作用。」
看著二樓陳列的舊照片,鄉長又特別為我們介紹:「文化館以前可是我們的鄉公所呢!還有以前重大的節日都要插國旗,這是表示對國家的尊重和熱愛。」說完之後,我們就開始自由參觀,我們看到了以前卓環國小的模樣,還看到了以前校長長的樣子,也看到了現在的環境和以前的環境有什麼不同,我覺得今天的收穫可真多呢!
要回去的前一個小時,林馬騰志工伯伯也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文化館運作的情形,他說:「文化館常常有觀光客來參觀,不過我們不能收門票,否則以後就沒有人會來我們文化館參觀,所以文化館要持續的辦活動是非常不容易的。」聽完志工伯伯的敘述後,我才知道要保存家鄉的歷史文物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今天到文化館所看到的東西,是我前所未有看過的,因為那些古老的東西,我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是後來訪問林馬騰先生之後才知道的呢!所以對我而言,今天的收穫實在是非常的多!

|

訪問林馬騰先生 |
☉洪薏翔
星期三下午,老師帶我們去文化館訪問、踏查。
我很高興的去,這是做這個網頁的第一次訪問,也是我第一次去文化館。雖然文化館很近,又幾乎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但是我卻沒有進去好好看過,所以我非常地期待。
噹噹噹!我們終於放學了,我滿心歡喜帶著一點期待的去訪問。這次是由兩位老師帶隊,一位是張瑞麟老師,一位則是經驗老到的洪清漳主任,有這兩個老師帶隊,我很放心,一個資歷豐富,一個技術高超,真是跟對人了!
我們來到文化館時,老師給了我們一些時間,讓我們自行參觀。我看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那些東西,好像看過,又似沒見過,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滋味」,是一種祖先的智慧,先人的腳步,和時代的變遷,所創造出來的感覺。
接著,鄉長過來為我們加油打氣、致歡迎詞,也為我們解說文化局的創造意義。文化館在民國92年規劃,直到民國95年完工,過程艱辛,不過現在的規模、成就都不小。裡面的東西無奇不有,尤其是各式各樣的甕,令我印象深刻,雖然舊舊的、髒髒的,還有些裂縫,又稱不上古董,但是那可是代表金門縣烈嶼鄉的歷史和精神呢!除了甕,還有陶製品、首飾、戲偶都讓我嘖嘖稱奇,尤其是畫展,栩栩如生,彷彿真的置身在桃花源裡呢!懷舊照片展,也非常吸引我的目光,老校長的照片,以前卓環國小的風貌,映入眼簾,原來一張張泛黃的照片,值錢的不是效果、技巧,而是背後的小故事。
走進文化館後,向右看,一尊尊戲偶;一句句對聯;一套套戲服,述說的是以前戲曲的風光,或許現在的電視代替了戲曲,也或許戲曲的魅力不再,但是在我腦海的記憶深處,跟外婆一起去看歌仔戲,是我最櫰念的一件事。
除了聽專業的諮詢委員描述之外,我們還去訪問了觀光客,我記得他們好像是土地銀行的人吧!他們對文化館的印象,足足跟我差了十萬八千里呢!不過他們對保留歷史文物,跟我卻志同道合。
經過這次的尋訪踏查,我「滿載而歸」,而且獲得了很多知識,希望下次再來訪問時,更能收獲滿行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