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料              口述歷史
 

                 
               歲月痕跡

               口述歷史

屯墾
繁衍
播遷
日本手
和平後
國軍來
93砲戰
823砲戰
617砲戰
信仰
民俗
技藝
參與耆老

 

蕩的時代,動蕩的人生,動蕩的歷史;這是中國大歷史的悲愴紀錄,令人沉痛而感傷。
        當一個大環境動蕩不安的時候,自然形成一種氣旋,把每一個庶民都捲入歷史之中,好像微塵浮游在空氣之中,遮蓋了陽光。
        這些微塵,在歷史的舞台上佔不到份量,但是他充塞在空氣之中,每一粒都晶瑩剔透、真實的存在,甚至使陽光黯然失色,那麼豈可忽視這些微塵的力量呢?
        這些微塵就是小歷史,從小歷史之中的不同切割面向,就可以具體而微的看出大歷史,每一粒微塵都有斑斑血淚。
        烈嶼這一座蕞爾小島,當歷史之會,好像被烈火焠煉的一般,經過重重的打擊與錘鍊,浴火重生,要從小中見大,呈現一種歷史的不幸,時代的苦難,人世的風貌。
        因此,烈嶼文史工作者,基於愛鄉愛土,長期以來積極的投入,以時代為經,人物為緯,訪談地方耆老,以小人物的故事、經歷、變遷、流離,跟台灣連結,跟中原連結,從這些連結中,寫成:
    「烈火焠煉的島嶼」烈嶼鄉耆老口述歷史彙編一書,從屯墾、繁衍、落番、抗戰日據、國府播遷,以至帶來的駐軍、砲戰,透視時代,呈現歷史,以小喻大。
        口述歷史是最寫實的歷史紀錄,有它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價值,小之可以作為個人與地方的史料,大之可以作為一個大時代、大歷史的接榫。烈嶼口述歷史與金門接榫,金門與台灣接榫,台灣與中原接榫。
而地方文史工作者,就是接榫的啟動者,個人忝為一鄉之長,對他們的用心、奉獻與投入,除了表示敬意,也與有榮焉;而對於政府的鼎力支持與補助出版,更要表示由衷的謝意。
        當後世子孫看到這部口述歷史,了解時代的動蕩、歷史的顛簸、人民的苦痛之餘,應以宏觀與悲憫的心,深切記取「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人生最大的功業不是掌握多大多久的權力,而是大公無私,犧牲奉獻,樹立風範、典型,為國家、民族與世代子孫謀福,才是值得景仰的偉大人物。

------烈嶼鄉鄉長林金量序文